译文
沅江、湘江的江水滔滔不绝,长流不尽;屈原心中的悲愤啊,似水深沉。
傍晚时分,江面秋风骤起,吹进枫树林里,只听得枝叶簌簌作响。
注释
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
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
何深:多么地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
司马迁谈及屈原时曾言:“屈平坚守正道、行为端正,竭尽忠诚与才智侍奉君主,却遭奸佞小人离间,处境堪称困厄。诚信却被猜疑,忠诚反遭诽谤,怎能不心生怨愤呢?”(《史记・屈原列传》)诗人紧扣一个 “怨” 字,以明快却又蕴藉的诗句,抒发对屈原生平与事迹的感慨。
沅江、湘江是屈原诗作中时常咏叹的两条河流。《怀沙》中写道:“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亦有:“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诗歌以沅湘开篇,既是借眼前之景起兴,同时也暗含比喻:江水奔流,恰似屈原千年未绝的怨情;诗人的幽愤,又如同沅湘深幽的流水。前一句的 “不尽”,写出怨情的绵长;后一句的 “
三闾庙,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根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诗人经过此地后,睹物思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三闾庙》是一首五言绝句,为一首凭吊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此诗前两句以沅湘开篇,首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次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后两句将视线放远,转写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含蕴无尽。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深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