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

罗隐 罗隐〔唐代〕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共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吴王宴饮沉醉的地方绵延十几里,如今梅花盛开得正繁盛,花枝照亮田野、拂过衣襟。
历经风雨也没像山鸟般四散凋零,靠着风势,仿佛在和过往路人轻声交谈。
怜惜那粉色花瓣飘落在歌宴席上,静静喜爱这清寒香气,悄悄扑向酒樽。
想要寄去心中的牵挂,却没有合适的信使,满心惆怅间,又迎来了黄昏。

注释
拂衣:掀起衣襟。
寒香:清冽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气。

简析

  这首诗以经雨不凋、寒香袭人的梅花为载体,借“倚风共路人言”的拟人写法赋予物象灵性。梅花的繁盛清艳暗契诗人才情,其孤高寒香又映合他的孤寂心境。诗中“无好信”的怅然直抒科举失意的苦闷,尾联“又黄昏”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愁绪与时光易逝的哀婉交织,清冷意境与凝练语言相融,既见梅花神韵,更藏诗人历经仕途坎坷后的深沉人生喟叹。

赏析

  咏梅诗词历来多聚焦疏枝瘦影,或“疏影横斜”,或“一枝独艳”,罗隐这首诗却以十里梅园为吟咏对象,构思尤为别致。此诗实为咏物言志之作,将诗人情怀与梅的品格深度相融。

  首联“吴王醉处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既以“吴王醉处”的典故点出杭州孤山梅林的处所,又借“照野拂衣”的繁盛之景,暗藏诗人沉醉于梅海的心境,“醉”字兼具客观叙事与主观情感。

  颔联“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巧用衬托与拟人,以山鸟遇雨四散反衬梅花经雨挺立的坚毅,又将风吹梅枝的沙沙声化作与路人的低语,让梅的容姿更显灵动,迥异于庭院梅的清雅之态。

  颈联“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

展开阅读全文 ∨
罗隐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0篇诗文 ► 9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牡丹花

罗隐 罗隐〔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 杜甫〔唐代〕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社日

王驾 王驾〔唐代〕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