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滕王阁高耸于江畔。我登临访古,只见断壁残垣,心中黯然,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昔日雕梁画栋、珠帘垂挂的繁华早已消散,朝云暮雨的盛景亦无处寻觅。唯有西山南浦,还残留着前朝的遗韵。天穹如美人的长眉,浮着新绿的春色,倒映在悠悠江水中,潭影依旧深长。徒留遗憾,又能如何?
王勃健笔凌云,年少即成文章翘楚。可如今,唯有他笔下的“落霞孤鹜”,传诵为千古绝唱。多少次物换星移,往昔歌舞升平的盛景,终成虚幻的梦境。我徘徊栏杆,凝望远方。极目处,平野苍茫,暮色中的江波翻涌。且让西风涤尽胸中暑意,暂得片刻清凉。这般景致,可与谁共饮?唯有诗友相知。
注释
滕王阁:滕王阁故
《贺新郎·赋滕王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年)任隆兴知府期间创作的词作,收录于《稼轩长短句》。该词借登临南昌滕王阁怀古,融入历史兴衰与个人身世感慨,展现辛弃疾豪放词风与家国忧思的交织。
参考资料:完善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滕王阁临江旧迹的寂寥景象,暗喻盛景无常的怅惘;下片追忆唐代王勃即席作《滕王阁序》的轶事,化用“落霞孤鹜”等名句,寄托对文人风骨的倾慕。词中借“物换星移”寄托对北伐抗金壮志难酬的郁结,以苍茫江景与古今时空的勾连,凸显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全篇笔力遒劲,典故自然,在悼古中折射出深沉的现实关怀。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