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闾丘孝终公显曾担任黄州知州,修建了栖霞楼,成为州中最绝妙的名胜。元丰五年,我被贬谪居住在黄州。正月十七日,梦见乘小船渡江,行至江心回头眺望,见栖霞楼中歌乐声此起彼伏。同船的人说:“公显正在宴请宾客呢。” 醒来后觉得这事很特别,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属越调鼓笛慢。当时公显已经退休住在苏州。
小船横渡春江,我卧在舟中看两岸翠壁间红楼拔地而起。云端传来欢声笑语,那是使君正在举行雅宴,佳人们半带醉容。高急的乐柱,凄清的弦音,艳歌的余韵盘旋如云、萦绕似水。想到老友年岁已长,风流气度却丝毫未减,我独自在烟波浩渺中回首眺望。
推开枕头醒来,茫然间不见梦中景象,只有空旷
这首词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写作经过。词虽然是写梦,但一开篇却像是正在展开的令人兴致飞扬的现实生活。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横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说的“扁舟渡江”。长江波深浪阔,渡江的工具不过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的警示极快当的“横截”二字,可见词人那种飘飘欲仙的豪迈之气。“卧看”,意态闲逸。又因在舟中“卧看”高处,岸上的翠碧红楼必然更有矗天之势。春江水是横向展开的,翠碧红楼是纵向的。一纵一横,展示出一幅飞动而开展的图景。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六句写闾丘公显在栖霞楼宴会宾客,席上笑语
这首词当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十七日,他梦见自己乘一叶扁舟横渡长江,中流回望,见栖霞楼上灯火辉煌,歌乐杂作。苏轼醒来,自觉此梦奇异,心想闾丘孝终此时已致仕住在苏州,入其梦一定有所因缘,于是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2篇诗文 ► 482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