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澈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没上去的北方人也动了乡情。
注释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白盐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
蜀江:泛指蜀地境内河流。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46-349
2、
吴在庆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30-136
3、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6-41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地流行着叫“竹枝词”的民歌形式。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在庆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30-136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6-41
赏析
本诗开头两句写夔门山水雄阔隽秀之美。“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此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与歌的悦耳,但因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便自然地表现出歌声的优美。
“北人莫上动乡情”,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
简析
《竹枝词九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夔门山水雄阔隽秀之美,山水互映,各尽其妙;三句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以环境的烘托渲染自然地表现出歌声的优美;末句转笔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整首诗写景秀丽、境界高远,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具有绵长婉转的民歌风情。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温庭筠〔唐代〕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唐代〕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