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
韩非〔先秦〕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注释
宋:宋国。
富人:富裕的人。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
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
暮:晚上。
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
果:果然。
亡:丢失。
家:家里的人。
甚:很。
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古义:说;今义:云朵暮二果大
亡其财。亡,古义:丢失;今义:死亡
二、词类活用
其家甚智其子
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聪明
三、一词多义
亡: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二入胡(逃跑)
其:
其子曰(代词,代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代词,这)
其此之谓乎(大概,也许)
而: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寓意
客观分析
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
积极方面(富人角度)
听取人意见时不能因其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
消极方面(邻人角度)
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评论
从邻人的老人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这一层不说。这摆明了是批评主人家不对,同样的意见因为亲疏远近而态度迥异,所谓“薄者见疑”。意即亲疏厚薄是一种妨碍,妨碍了主人家对真相正误的认识。
其实韩非本意倒非批评“智其子疑其邻”的主人家,这则寓言见于《说难》篇,意思是劝说别人是何等的困难,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是被韩非当做一个事实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标是研究那些能够有助于让别人听取自己意见的注意事项。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项之一,所以韩非这则寓言的本意是批评富人的做法——因两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被韩非当做
创作背景
此文约作于春秋时代。
简析
《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此文通常被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文章一方面阐明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应该实事求是,对人不可以持偏见;而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2篇诗文 ► 700条名句
中谷有蓷
诗经·国风·王风〔先秦〕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大禹娶涂山氏
佚名〔先秦〕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吕氏春秋》
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忍时暮失制,乃娶涂山女。《太平御览》
禹始纳涂山氏女,曰女娲,合婚于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为攸女。《帝王世纪》
柏舟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