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土馒头
王梵志〔唐代〕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外堆着一个个土包子,包子的馅心却在城里。
每人都须领受一个,没滋没味也没法嫌弃。
注释
馒头:这里比喻墓冢。
参考资料:完善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页
赏析
王梵志诗多无题,这首诗的内容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馒头”,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见得是没有意义的了。“馅草在城里”,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就是死人,却“在城里”,可见生死乃必然,倏忽间两个世界。“一人吃一个”这样的大白话,竟然也可入诗,只有王梵志这样彻悟的人才敢为了。生命
简析
《城外土馒头》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首句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次句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生死乃必然;后两句说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无论愿不愿意吃这个“馒头”,纵然死后的生活没滋没味,都得吃一个。这首诗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诗中既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10篇诗文 ► 18条名句
汴河怀古二首
皮日休〔唐代〕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赠卫八处士
杜甫〔唐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独不见
沈佺期〔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