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松竹高大茂密,枝叶仿佛与天上的白云相连;从今往后,世间万事都让我心满意足。我拄着拐杖到东邻去分祭社神的肉,家中糟架上的自酿白酒,也刚酿成可以饮用了。
秋风拂过园内的梨树、枣树,有孩童蹑手蹑脚地握着长竹竿扑打树上果实。别让旁人惊扰了他们,我就在安静的地方悠闲看着。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
检校:核查。
连:连接。
足:满足、知足。
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二岁的辛弃疾,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便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南广大农村局部的安宁是有的,但也很难设想,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当然,这不是说辛弃疾有意粉饰太平,而是因为他接触下层人民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大限制了他的眼界,对生活的认识不免受到局限。
词的上阕描绘词人闲居带湖的满足心境,以及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图景,烘托出静谧祥和的氛围。“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雾缭绕,漫过长势繁茂、郁郁葱葱的松林与竹林,这般优美的环境与惬意的生活,让词人由衷感慨 “从今万事足”。
前一句侧重写景,山园中的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