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张养浩〔元代〕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万物仿佛都濒临干枯,一场大雨却足以将万物滋润。霎时间,天地间便充满了生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共同织就一幅美丽图卷。农夫欢喜得手舞足蹈,哪怕将身上的蓑衣舞破也毫不在意;我心中也满是欢喜。

注释
得胜令:曲牌名,这个曲调和“雁儿落”相似所以南北合套中【雁儿落】必带【得胜令】,成了定格。
沾(zhān)濡(rú):浸湿、滋润。
蓑(suō)衣绿:用绿草编成的雨衣。
和:跟随别人唱。
余:我。

参考资料:完善

1、 段颖龙主编. 元曲三百首 新编[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184.
2、 本社编、萧善因选注. 词曲荟萃 元散曲一百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5.

赏析

  这首曲的前四句,聚焦久旱逢雨的场景:连年大旱让遍野草木濒临枯萎,恰逢大雨降临,万物得以滋润。这雨恰似上天护佑生灵的馈赠,让濒死的庄稼重焕生机、茁壮生长。其中“欲”“足”二字用得极妙:“欲”字勾勒出草木“将枯未枯”的状态——并非已然枯焦,而是濒死边缘,正因如此,雨后万物才能迅速复苏;“足”字则尽显雨势充沛,不仅彻底解除旱情,更让庄稼如憋足气力般蓬勃生长,字里行间藏着作者难掩的喜悦。

  后四句转而描绘与民同乐的画面:雨还未停,农夫便披起蓑衣高歌狂舞,即便蓑衣扯破也全然不顾,只顾在雨中尽兴狂欢。“破”字看似平淡,细品却极具张力——关中连年大旱曾致“杀子养母”“饥民相食”的惨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曲描写久旱雨后,天地间充满生机,农民和作者自己都极为喜悦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曲中前四句概述久旱遇雨的情形;后四句,写作者与民同乐。全曲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紧紧围绕着“喜雨”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忧民爱民之心、与民同乐之情。

创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元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关中地区尤甚。张养浩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后来因日夜操劳,终于累死于任上。据《元史·张养浩传》所载,张养浩“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于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张养浩也和广大群众一样欢欣异常,先后写下了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和散套《南吕·一枝花》。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红峰编. 唐诗 宋词 元曲 第4卷[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1015.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年-1329年,一说1270年),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曲家、政治家。张养浩始终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并形成了一系列为政观点。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合称《三事忠告》)三部政论集,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政德观。散曲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150篇诗文 ► 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张可久 张可久〔元代〕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舟

揭傒斯 揭傒斯〔元代〕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文天祥传

《宋史》〔元代〕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