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泜水

郑燮 郑燮〔清代〕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译文

泜(zhī)水清澈且浅,水中沙石清晰可见。
水流荡漾着轻波,连绵不断地汇入远处的河流。
众山倒映水中呈翠黛之色,群山乱石兀立岸边如墙壁之状。
我来这里尽情地游泳,放声高歌缅怀往古。释——浩歌:高歌。
狭窄的井陉道上,士兵无法排成行伍。释——逼侧:一作“逼仄”,狭窄。井陉:今河北省西部井陉县,县北有井陉山,山上有关名陉关(又名土门关)。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是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孔道。此下八句,咏汉初张耳、韩信于井陉口破赵的故事。
(韩信)在背水设下奇计,攻占赵地,树立起汉的赤帜旗。
韩信悬赏活捉李左车,(相较之下)张耳心胸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泜水》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写了不少咏史诗,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对于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诗从泜水入笔,叙述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这一段历史故事。前六句写景,中间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后面八句表达诗人的看法,惋惜两个生死之交的朋友最后反目成仇。全诗语言流畅,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命韩信与张耳领兵数万,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歇与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拒守。韩信背水列阵,诱赵兵全部出击,另发二千轻骑视赵营空虚,尽拔赵帜立汉赤帜,赵兵乱,遂败。陈馀被斩于泜上,赵王歇亦被擒杀。初,赵广武君李左车曾建议出奇兵偷袭汉军辎重,但陈馀不听,遂使韩信计谋得以实现。《淮阴侯列传》载,汉军破赵之后,“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张耳、陈馀皆魏大梁人,初结生死交,后破裂。张耳归刘邦,陈馀辅佐赵王歇。”详见《张耳陈馀列传》。

参考资料:完善

1、 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28-29页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4篇诗文 ► 1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丁洲怀古

王绪〔清代〕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吹先遁惊若鸥。
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舟中骂不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童趣

沈复 沈复〔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