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其一
汪藻〔宋代〕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雌燕带着小燕齐飞,喃喃细语,才知夏已深;庭院里几棵槐树,越来越浓密。
一场雨后,西窗外的芭蕉展尽数尺心,却没有人看见。
注释
将:携,带。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钟书.宋诗选注: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2002:197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65-766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盛夏的景色。燕语呢喃,雏燕乍飞;幽静的庭院里,槐树的绿荫渐见浓密。一阵雨过,西窗下的芭蕉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又长大了许多。这些本都是夏天里的寻常景物,经过诗人的一番描绘,立刻透出勃勃生机,显现出大自然的魅力。
人们通常将燕子看做是春天的使者。它常常给江南的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如今它生了雏燕,“将雏”教飞,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已是盛夏时节。诗人用呢喃的燕语声,衬出一幅幽静的夏景;这跟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刀以噪显静是同样的手法。如果说,这句点明了季节;那么,下句便接着点明了地点——扎在庭院中。上句以燕语写声,下句以槐阴写色。有声有
简析
《即事二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点明季节,以燕语写声,衬出一幅幽静的夏景;次句点明地点,以槐阴写色;后两句镜头一转,换了场景,人迹罕至,而芭蕉竟长了数尺,让人在沉闷的现实生活中见到生机和希望。整首诗先写深夏景物,后转写夏雨,产生了一种断而复续或若断若续的流动感,且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341篇诗文 ► 23条名句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 一作:唤取)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