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岭三章

陈毅〔近现代〕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革命队伍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必定有结束的时候。
今天为革命事业而牺牲,自由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组诗第一首以设问开篇,一来交代自身身处险境、面临生死考验的处境,二来为下文蓄势,明确自身立场。革命事业的开创本就伴随着极致的艰难困苦,驰骋沙场与敌人殊死对抗,流血牺牲本就难以避免。言下之意,个人的生死安危不足挂怀,无论存活或牺牲,都要义无反顾地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诗人庄严宣告:“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即便魂归九泉,也要重新集结已牺牲的部下,高举革命红旗,与阴间的反动派继续抗争,深刻彰显出作者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斗精神。

  组诗第二首,作者率先从追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历程切入。“南国烽烟正十年” 一句,涵盖了 “八一”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梅岭三章》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和与敌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第二首回顾从北伐到打游击的战斗生涯,希望在自己死后战友们能前赴后继、勇敢战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第三首写自己以革命为终生使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坚信将来人们必将有自由幸福的生活。全诗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爱憎,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想象力。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国民党四十六师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陈毅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旧部陈海叛变,引诱陈毅等下山。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
展开阅读全文 ∨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

佚名〔近现代〕

祝融俯瞰昆仑月,天问遥飞乌托邦。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三义塔

鲁迅〔近现代〕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