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
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译文
刘海峰先生,本名大櫆,字才甫,海峰是他的自号。他自幼好学,研读古人的文章,能深刻领会其意并善于模仿。二十多岁时,他进入京城。
在康熙末年,方侍郎苞(即方苞)在京城已名声大噪。方苞见到刘海峰后,大为惊奇,对人说:“我哪值得一提呢?我的同乡刘大櫆,是当今的韩愈、欧阳修之才啊!”从此,刘海峰名震天下。然而,从康熙到乾隆的数十年间,他多次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虽两次中副榜,却始终未能正式中举。乾隆元年,他参加了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乾隆十五年又应经学考试,但均未被录用。虽然朝廷中的官员和提督学政者都赏识他的才华,常邀请他到幕府中审阅文章,刘海峰也趁机游玩天下美丽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