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
汪遵〔唐代〕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
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秦和北赵都自恃强大、互不相让,池边摆下宴席,我们这些人都列席其中。
可为什么秦王要亲自敲击瓦缶呢?要知道,蔺相如可有能吹断毛发的利剑足以应对这种局面。
注释
池上张筵列我曹:指公元前279年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渑池之会。
君王:指秦昭襄王嬴稷。
击缶:指渑池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给赵王击缶的故事。
相如:指赵国大臣蔺相如。
有剑可吹毛:吹毛断发,形容宝剑的锋利。
简析
《渑池》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诗中以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击缶的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杰风采的追慕,赞颂了蔺相如非凡的勇气。 全诗格调高古、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人的风雅之气,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61篇诗文 ► 38条名句
黔之驴
柳宗元〔唐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有所思
李白〔唐代〕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