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
郑燮〔清代〕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出茅屋,出棋声,出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绿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出苇洲,出耕犁,出馌妇,出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乾隆戊寅清和月板桥郑燮画竹后又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日我泛舟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间建有茅屋,隐约有棋子落盘的清脆声传来,更有茶香伴随着袅袅上升的烟雾,从屋内悠然飘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我特意前往拜访那户人家,只见室内琴具与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几案与座椅干净得一尘不染,整个空间仿佛被一层淡淡的豆绿色所笼罩,这原来是因为窗外竹子的光影交相辉映,投射于室内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透过竹林的缝隙向外窥视,只见远处青山连绵,大江滚滚东流,江面上风帆点点,渔艇穿梭往来,近处又有芦苇丛生的小洲,农夫在田间耕作,有妇人携饭而来,还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嬉戏玩耍,一只小狗则静静地站立在岸边,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
郑燮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4篇诗文 ► 135条名句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林则徐〔清代〕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