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
陈子昂〔唐代〕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乐羊做了魏国的将军,吞食用儿子煮成的肉羹以追求军功。
对待自己亲骨肉都如此刻薄,对待他人又怎么会尽忠?
我听说中山国君的侍卫秦西巴不忍伤害小鹿,最后将其放走。
孤苦的小兽不忍加害,更何况侍奉君主后代。
注释
殉(xùn),通“徇”,求取。
且:一作“尚”。薄:刻薄。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战国时秦西巴出于不忍,放掉鲁大夫孟孙猎获的小鹿。孟孙识秦西巴心善,将他聘为儿子的教师。后世用作选用仁人的典故。
麑(ní):幼鹿。
孤兽:指小鹿。犹:一作“且”。
况:一作“矧”。
创作背景
这是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四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简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指出乐羊作为魏国将领,竟以食用自己儿子的方式来彰显军功;接着进一步批判乐羊的行为;然后通过对比来彰显中山相的仁慈;最后进一步强调,他连孤独的野兽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是要他以残忍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呢。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批判乐羊的残忍、赞扬中山相的仁慈之心,传达出诗人对忠诚、仁德等人性光辉的坚守。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赠陈商
李贺〔唐代〕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唐代〕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