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
东南一带的山水美景,要数余杭郡的最好;在余杭郡里,灵隐寺的风景最出众;而灵隐寺里的景致,又以冷泉亭排第一。冷泉亭建在灵隐山脚下、石门涧中间,还有灵隐寺的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却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把所有美景都包罗在内,没遗漏任何一处景致。
春天,我爱这里花草的香气和繁茂的树林,在这里能吸到纯净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情平和、气血顺畅。夏天的夜晚,我爱这里缓缓流淌的泉水和凉爽的清风,在这里能消散烦恼,缓解酒后醒来的疲惫,还能提起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像亭子的大伞,周围的岩石像亭子的屏障,云从亭梁间飘出,泉水和亭边的台阶齐平。坐着观赏时,能在亭边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至四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年)八月十三日。这年,白居易赴杭之初,有些颓然,但是他深深爱上杭州的山水。赴任期间,白居易不仅建堤疏井,惠泽百姓,而且西湖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篇,《冷泉亭记》就是其中一篇。
参考资料:完善
全文可分为两层,通篇以“情”为核心,寄情于景、即景抒情,既展现冷泉亭的自然之美,也塑造出作者逍遥自适的雅士形象。
作者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点明方位:东南山水以余杭郡为最,郡内灵隐寺景致尤佳,而寺中冷泉亭堪称第一。这种由大及小的铺陈,让读者对冷泉亭的位置一目了然。接着点明亭的具体所在——“山下水中央”,为后文描写埋下伏笔。
写亭周景色时,作者采用详略结合的笔法。略写春夏之景:春天“草薰薰,木欣欣”,草木芬芳繁茂;夏天“泉渟渟,风泠泠”,泉水静淌、清风凉爽。随后详写人在亭中的体验,先述形体之乐:抬眼可见“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亭梁间生出,泉水与亭阶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