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质父子
《晋书》〔唐代〕
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家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僮仆,威自驱驴单临。拜见父,停廨中十余日,告归。临辞,家赐其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家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胡威,字伯虎。年少的时候就有高尚的志向,品行廉洁。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许昌去探望他。因家中贫困,没有车马童仆,胡威独自骑驴去探望。到了之后,拜见父亲。在官府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告辞。在辞别时,胡质赐给他绢一匹,作为途中的旅费。胡威跪下说:“父亲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作为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归家。
注释
少:年少的时候。
志尚:高尚的志向。
厉操:操行。
质: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胡威之父。
为荆州:任荆州刺吏;今湖北、湖南一
简析
《胡质父子》选自《晋书》。主要介绍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胡质为官正直清廉,不仅不贪污和收受贿赂,就连朝廷赏赐他的财物,他都是分给部下或贫穷的百姓,从不独吞独占。胡威少年时有很高志向,(厉操清白)严格要求自己品质清纯,不拿别人来历不明平白无故送的东西。
宿山寺
贾岛〔唐代〕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疏水 一作:疏木)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唐代〕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