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薇歌

佚名 佚名〔先秦〕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那首阳山,采摘薇来充饥。
(周) 用暴虐去替换暴虐,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
神农虞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到哪里寻找理想的归宿呢?
多么可悲啊,已是生命垂危之际,命运是这样不济!

注释
西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以暴易暴: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神农:传说中的炎帝。虞,即大舜。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忽,绝灭。
“我安适归矣”:倒装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孤竹君生前拟定让位给叔齐,他去世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逃走,叔齐也因不肯继位而逃走,王位便由孤竹君的中子继承。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在历史上受到推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贪权势,二是他们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因为在他们看来,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不仁)。这首歌谣就是他们饿死前的绝命辞。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湘.古诗三百首精度 故事(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295页

赏析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歌谣的前两句写二人在首阳山采薇充饥,字句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不食周粟”的坚决态度;三、四句说明不食周粟的原因;五、六句写个人遭遇,表达生不逢时的感慨;最后两句表达了他们宁赴黄泉,绝不妥协的态度。全诗唱叹有情,感慨深沉,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2篇诗文 ► 861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颜渊问仁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子二章

孟子 孟子〔先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隰桑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