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五
陈子昂〔唐代〕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平素确实是赏爱才干。
感慨时势变化想要报效国家,拔剑奋起于草野之间。
向西驰奔到丁零古塞,往北将单于之台登攀。
登山极目见千里辽阔,怀想古昔任思绪悠远。
谁说还没有忘却战祸,历史已被时间磨灭成了灰烟。
注释
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蒿莱:野草丛。
丁零塞: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
亡:通“忘”。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3、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创作背景
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686)。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4
2、
宇文所安·初唐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简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五》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先点明身份与品格,既出身尊贵又才华横溢;后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及强烈的报国之心,毅然决然地从平凡中挺身而出;然后描绘了其英勇无畏,远赴边疆、抵御外敌的壮举;接着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引出他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最后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尽管英雄辈出,但世事无常,往往壮志未酬身先死,最终只能化为历史的尘埃。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贵公子兼才子的形象,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54篇诗文 ► 324条名句
春题湖上
白居易〔唐代〕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唐代〕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唐代〕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