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园中所养的鹤驯顺听唤,我便唤它到身旁来。
鹤似有难色,斜睨着我,莫非是要我如对山鸮一般揣度它的心意?
这鹤依人而活,身形奇特修长,长腿配着瘦躯。
俯食少许便可生存,又何必以己供人取乐呢?
鹤上堂立了片刻,喂它食物,它却视若无睹。
长鸣一声便又飞落下去,入堂难而出堂易,这般性情,令我自愧弗如。
注释
驯可呼:驯服听从呼叫。
坐隅:座位旁。
难色:为难的样子。
侧睨:斜视的样子。
臆对:不用言语而用心中所想来对答。臆,胸,引申为心。
鵩:又名山鸮,夜鸣,声
该诗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作于定州。这时正是朝廷中党争激烈、政坛即将发生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苏轼虽远任定州,却始终关注着政局的发展,并力图在越来越没有原则的党争中保持住自已高洁的操守。
参考资料:完善
此诗中,诗人依次唤鹤、对鹤、驱鹤、喂鹤,最终感叹鹤之品性,借鹤的形象暗喻洁身自好的高士。而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效仿西汉贾谊的《鵩鸟赋》,以拟人手法与鹤展开对话。
诗的前四句为起笔,描绘诗人想让鹤近身相伴为乐,可鹤面露难色又带着几分不屑。
中间四句便是所谓的 “臆对”,也就是想象中鹤的回应。“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腔阁瘦”,既写出鹤的孤独无依,亦是诗人借物自喻;“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更直白道出自身对世事所求不多,却怀匡世之心,不愿屈身事人、供人赏玩。
末尾四句,写诗人不顾鹤的心意,强驱它到堂上暂立片刻,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1篇诗文 ► 482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