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玉岂无圃,干将亦有村。青山贮文赋,秋水悬剑痕。
中有独往者,卜此畸人园。高情狭五岳,所适聊川樊。
一丘美吾土,群峰走其门。虚棂见霞起,卷幔知云屯。
高楼巢燕子,筼谷长龙孙。每当秋叶彫,郁郁清阴繁。
缅怀柴桑翁,多爱田水喧。况乃梧竹声,长与风雨吞。
主人桂林枝,雅尚蓬蒿敦。疏渠引泉脉,驱石劖云根。
濠梁期质友,池塘思哲昆。刈韭秋畦薄,钓鱼潭水浑。
著论准乐志,赋骚称涤烦。名僧时驻锡,长者多停轩。
与君虽接邻,室迩犹隔垣。未若此园居,旷然无篱藩。
一从鸿避弋,笑彼虱处裈。因之奏山水,便欲忘朝昏。
高枕乃吾庐,诚如杜陵言。尝闻达人轨,寄通随化元。
我如还山云,君若扶桑暾。卷舒各有宜,何必鹤与猿。
惟容肥遁者,终老桃花源。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576篇诗文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