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生活中的苦与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而贫富与通达则是由命运决定,我任其自然。
当我坐下来时,会饮酒饮个痛快;行走时,会吟唱自由之歌。
荣华富贵纵然令人羡慕,可悠闲自在的生活更能让我感到舒适满足。
知道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得失成败又能怎么样呢。
注释
苦乐:生活的痛苦和欢乐。
穷通:人生的贫贱与显达。
张翰:西晋文学家,以善饮著称。此句借张翰之名,形容诗人饮酒时的畅快淋漓。
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以佯狂避世闻名。象征着淡泊与自由。
荣盛:他人的荣华富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淡泊的生活态度,充满了智慧和超脱的情怀。
首联“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乐和穷通的态度。苦与乐,取决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贫穷与通达,则是命运的安排,无需过分强求。这种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命运的坦然接受。颔联“坐倾张翰酒,行唱接舆歌”则通过借用历史人物张翰和接舆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坐下来畅饮美酒,还是行走时吟唱自由之歌,都表现出作者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方式,既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也是对内心自由的一种追求。颈联“荣盛傍看好,优闲自适多”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荣华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