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观潮
吴伟业〔明代〕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翦,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而来,千尺高的浪头如巍峨峻岭,轰然潮声仿佛要震碎天地。潮水起伏间,好似水中仙子回眸微笑,神鱼舒展鳍尾翩翩起舞;江河之神冯夷擂响战鼓,雪白的潮头如白马列队相迎。这潮水啊,承载着伍子胥被弃尸鸱夷革囊的怨怒,也激荡着钱镠射潮羽箭的豪情,那汹涌的怒气比十万雄兵还要强盛。何等雄伟峥嵘!令人惊叹这潮水如雪山崩裂、银河西倾般倾泻而下。
我乘孤舟在清风中吹起铁笛,盼望着乘竹筏远航万里,探寻天河中的客星。可叹那如鲸鲵般的恶人尚未剪除,战船布满江岸;月亮正升起,城中歌乐笙管喧嚣,全城沉醉于欢娱。弄潮的孩童嬉戏浪间,两岸游人仕女云集,笑着指点江上渔翁驾着轻舟漂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仲秋,是词人奔母丧南归的第二年。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简析
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并抒发了家国之感。词的上片写江潮胜景,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下片从虚幻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来,感慨时事,反映了词人的民族意识和故国之思。这首词景语连绵奇绝,或摹景状物、或假以神话传说,想象新颖奇特,其中的豪放雄壮之势颇有东坡遗风。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239篇诗文 ► 147条名句
陈霁岩赈灾
《智囊》〔明代〕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醉人
徐渭〔明代〕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
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