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梅三首·其三

苏轼 苏轼〔宋代〕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自悔探春踏芳行动迟缓,未见浅红色花蕊,也未赶上它绽蕾之时。
以丹鼎炼砂来脱胎换骨成仙,那才是真宝,那如玉人般的红晕脸颊,愈发多姿多彩。
在草木丛生中沉睡的红梅刚刚含苞,那如入喉美酒般的浓郁芳香,已渗入肌体。
请画家徐熙将梅花的新姿描绘出来吧,竹林间的绚丽,源于倾斜的红梅新枝。

注释
幽人:幽隐之人,隐士。这里为苏轼自诩。
檀心:指浅红色的花蕊。
丹鼎:道士炼丹的器具。
夺胎:即夺胎换骨。道教语,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后用以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苏轼自注:“朱砂红银,谓之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彼时他正以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谪居当地。此前,苏轼刚经历“乌台诗案”的冲击,对官场的险恶与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体会。这场生死劫难让他心境巨变,虽有心灰意冷,心境却日渐恬淡。因生活困顿,苏轼常率家人开垦荒地,躬耕自足以维持生计。中国古代文人多有赏梅之好,苏轼亦不例外。谪居黄州期间,他曾多次提笔题咏梅花,此诗便是他在此期间的题咏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丁永淮·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2、 饶晓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周啸天·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美文大观·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

简析

  这首诗采用自感之法,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摹红梅,实则暗喻诗人自身的新生气象。开篇四句中,身为“幽人”的诗人,委婉道出探春赏梅的喜悦。这份喜悦,正源于红梅檀心未吐的本真模样,更与诗人在《安国寺浴》中所写的心境相契合,彼时他已觉心困万缘皆空。

  随后细致描摹红梅的新态,以此暗喻自己即将开启的新生活:写它再度含苞,形象鲜活;写它重散芳香,贴切自然。诗人甚至打趣,若请名家为这般红梅作画,定能画出新的意趣,让竹间斜枝的璀璨、竹外一枝的清逸跃然纸上,诗情与画意相互交融,令人拍案叫绝。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叶梦得〔宋代〕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有寄

苏轼 苏轼〔宋代〕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