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唐代〕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注释
刘司直:作者友人,生平字号不详。
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狱)有司直六人,从六品上。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
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
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
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沙:一作“烟”。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
创作背景
王维的友人刘司直赴边疆参加都护幕府,王维作这首诗送别。当时唐朝与突厥、契丹缔结和亲之约,都缺乏成效,因此有结联的议论。
参考资料:完善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0
简析
《送刘司直赴安西》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景,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指出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第三联以想象描绘了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末联希望刘司直出塞建功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报国豪情。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赏析
此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第一联“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这两句是写这条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一望无垠,满目凄凉。
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
第三联似承实转,虽然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年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取名马,马嗜苜蓿,苜蓿与葡萄种也就随汉使传入中国。这一联历史与现实结合,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5篇诗文 ► 886条名句
春夕
崔涂〔唐代〕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唯 一作:春催;满镜 一作:两鬓)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