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纳兰性德〔清代〕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再也见不到象征欢好的合欢花,只能徒然地倚着代表忠贞的相思树。
脑海里总是浮现离别时的情景,那些复杂的情愫哪里来得及清晰地诉说?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注释
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生查子,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彩云飞:彩云飞逝。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
创作背景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上片开篇一句,便让迷惘之情悄然滋生。“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彩云随风飘散,恍若一场幻梦,辽阔天空之下,它会飞往何方?可无论去向何处,我终究再难见到这朵云彩的踪影。此处运用托物比兴之法,暗喻词人与恋人已然分离,此后再无相见之日,那些满心的惦念、无数的揣测,此刻全都成了空幻,只余下无尽的孤独与一人独处的凄凉。人总是容易为刚得见、转瞬便消逝的事物感伤,云彩如此,爱情如此,生命亦是如此。“合欢花” 与 “相思树” 构成一组对仗意象:前者象征生机,古人常以其赠人,称能消解忧愁、化解怨怼;后者却是死后的纪念,传为恋人亡故后从坟墓中长出的合抱之树。同是爱情的见证,词人却寻不到 “合欢花” 的
简析
此词上片说彩云飞逝,不知飘落高天何处,这显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说所爱之人踪影全无,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树的悲凉情境了;下片则说别时之情景长存,而使词人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并甘愿忍受着这凄清孤独之苦。全词重在心理刻画,婉转深细,为一首不可多得的悼亡词佳作。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1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满庭芳·和人潼关
曹贞吉〔清代〕
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渡者之言
周容〔清代〕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洲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