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招南阳秀才
林逋〔宋代〕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擬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因为没有被推荐成功不得志,便把自己当作像飘蓬一样的羁旅者。
你要心存壮志,终会得到皇帝的赏识,忧愁太多的话,会使父母担忧。
高高的堤岸上柳色青青,不要因离别而伤感,上林苑的杏花常开,春色也常在。
更何况还有西湖美好的山水,等你归来的时候可以洗净衣上的尘埃。
注释
失意:不得志。
病:失意之情。
争向:怎奈。
倚门: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
上苑:指皇家园林。
简析
《诗招南阳秀才》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劝诫友人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颔联鼓励友人要有远大的志向与坚定的信念,不要让父母担心,终有一日会得到皇帝赏识;颈联安慰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花常开、柳常在;尾联预想了友人归来时洗尽尘埃、重获“新生”的场景。全诗尽是鼓励与劝勉之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与美好祝愿,显示出二人深厚的友谊。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341篇诗文 ► 53条名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行香子·秋与
苏轼〔宋代〕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朝来 一作:秋来;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