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把千孔万窍的太湖石,用来作古山的骨髓,叠成连绵不断的山峰,云雾缭绕,气势雄伟。
满是青苔的小径通往山顶,与树梢齐平而又曲折萦回。上下有一条潺湲的河流,是墙角外引进的活水。
你像郑子真一样居住在谷口,四周种植了各色鲜花和药类。就只差山林间跳下猿猴和飞鼠,不然真可以跟大自然媲美。
谁陪侍你在这园中尽情游乐,可肯召唤乡里的老者相伴相随?

注释
徐都官:所指未详。夏敬观谓“疑即建德徐元兴,集中屡见”。都官,本为官署名,属刑部,北宋前期,设判都官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无职掌。此指徐氏为判都官事。
太湖万穴:指太湖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当时作者任国子监直讲。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诗选·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简析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赞美了徐都官新居以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得真山的气势神韵。而通往山顶的小径长满青苔与树梢齐平,显得十分苍古,山下且有河流自墙角引入,见出园林建构巧妙,尽得自然之趣,写来真有尺幅千里之象;诗中又借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的典故,赞美主人的雅韵高德;第六句则作一转折,翻进一层表现诗人的审美趣味,说明人造之景巧夺天工,毕竟比不上万象皆备的大自然,点明所咏乃是假山。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写了希望能与民同乐的心意,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赏析

  首二句具言徐都宫新居假山取材之美,造型奇峭逼真。“太湖万穴古山骨”,指取太湖石为假山。太湖石多孔穴,是很理想的园林建筑材料。这里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出自韩愈《石鼎联句》诗首句“巧匠斫山骨”,给读者以假山不假的感受,它原具有山之骨髓。叠石成山,故下句言“共结”。不言“峰峦”而言“峰岚”,是因为“岚”为山中雾气,用此一字,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再加“势不孤”三字,更见峰峦重叠之妙。

  三四句承上,写假山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这里的“苔径三层”、“河流一道”,皆人工建造。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之树(“平木末”),山路上满布苔藓,古趣盎然。山

展开阅读全文 ∨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162篇诗文 ► 22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影

苏轼 苏轼〔宋代〕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 一作:又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苏轼〔宋代〕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放鹤亭记

苏轼 苏轼〔宋代〕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