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立木海上刻诗

耶律倍〔五代〕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山压着大山,大山无力反抗。
羞于见故乡人,从此投奔外国。

注释
山:契丹文字中通“汗”,即“可汗”,北方游牧民族对君主的尊称。
无力:一作“无气”。
故乡人:一作“本邦人”。
投外国:指投奔后唐。

参考资料:完善

1、 许结编注 .宋诗.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7年:第243-244页
2、 庄星华选注 .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 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167-168页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概括了作者的处境,由此引出了后两句被迫出走他国的原因。这是一首十分巧妙的隐喻诗,全诗意象鲜明,隐喻深微。

  《立木海上刻诗》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契丹人写的汉文诗,也是今存最早的辽代五言古绝。这一首诗的意思是,既然自己无力抵住他人的压迫,只好躲避。耶律倍本为皇太子,按说继皇帝位者应是自己,可帝位却偏偏落在自己的弟弟德光身上,德光不仅没有因哥哥之让位而厚待兄长,反而见疑兄长欲加害之,这就是“小山压大山”;而自己虽为兄长,但却无力对抗作为皇帝的弟弟,所以说“大山全无力”。两句诗概括了自己所处的地位,说明了自己走适他国的原因。

  袁行霈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天显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为避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害,携高美人载着书籍投奔了后唐。走时立木海上、刻诗于木,该诗便是为记录此事而写。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清福著 .东北文学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2年:第166-167页

简析

  《立木海上刻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概括诗人的处境,由此引出后两句说在弟弟的猜忌、倾轧下走投无路的遭际,以及逃奔异国、亡命海外之时的悲凉凄楚之情怀。这是一首十分巧妙的隐喻诗,全诗意象鲜明,隐喻深微,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尚率直讳委婉的民族性格,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孙光宪 孙光宪〔五代〕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拍蛮·愁锁黛眉烟易惨

阎选 阎选〔五代〕

愁锁黛眉烟易惨,泪飘红脸粉难匀。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

毛文锡 毛文锡〔五代〕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晴日眠沙鸂鶒稳,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兰麝飘香初解佩,忘归来。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