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幽州马客吟歌辞

佚名 佚名〔南北朝〕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
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
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裌裙。
男女共燕游,黄花生后园。
黄花郁金色,绿蛇衔珠丹。
辞谢床上女,还我十指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劳累的马儿都累瘦弱了,那些劳苦人民常常受穷。
只有好的马料才能使瘦弱的马重新振作起来,有了钱就能过人上人的好生活了。
帐中烛火荧荧,灯火熄灭也没有停下。
要及时行乐,春天一过,花就不会重生了。
南山自认高耸,只有北山可以与其齐平。
女子自说自己好,所以倒入男儿怀里。
男的穿着紫袴骑马裤,女子穿着彩色夹裙。
男女两人一起燕燕于飞,在花园中携手游玩。
路边的黄花是郁金色的,绿蛇衔于珠丹,房事逍遥。
辞谢了床上妖娆的女子,请还我十指环。

注释
幽州马客吟:“幽州马客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北朝,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都极为严重,贫富悬殊,广大劳苦人民终身劳累,不得温饱,少数统治者却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就不能不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懑和反抗。此诗就正是北朝的劳苦人民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所发出的不平之鸣。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动主编;张国动,闫立君,开芳,张圣洁选注;张圣洁统稿,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33页
2、 刘炜评主编,中华人文自然百科 文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第52页

赏析

  每首运用比兴,尤其第一首能打破常规,并非一般的先比后赋,这在北朝民歌中较为少见。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诗以马开篇入笔,写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快马却常常是皮包骨头、瘦弱不堪。与之相应,一生劳苦的劳动者,也常常是缺吃少穿,贫因不堪。这里吟诵了两种司空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作者引而未发,让听者自已去思索其中原因。对快马而言,它的“常瘦”是因为它是快马,它脚力强劲、能干,是公认的好马,就得出大力、流大汗、任人使唤,而人人乐用,它须终生劳作,不得休息,负荷超重,吃不上充足的饲料,只能被累瘦饿瘦。对于“剿儿”来说,他的“常贫”是因为他投错了娘胎,只能作“剿儿”。他是“剿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2篇诗文 ► 860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水龙门

郦道元 郦道元〔南北朝〕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田真兄弟

《续齐谐记》〔南北朝〕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和睦如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愚人食盐

《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