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唐代〕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注释
⑴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一带。
⑵独:独自。帝京:都城长安。
⑶犹:尚且,还。程:路程。
⑷似欲:好像想。住:止住,停住。
⑸百匝(zā)千遭:形容山重叠绵密。匝:环绕一周叫一匝。遭:四周。郡城,指崖州治所。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99-600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44
赏析
这首诗,同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的人,写的同样是以山作为描写的背景。然而,它们所反映的诗人的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其意境、风格也是迥然各别的。
作为身系安危的重臣元老李德裕,即使处于炎海穷边之地,他那眷怀故国之情,仍然锲而不舍。他登临北睇,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政治的向往与感伤。“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有所区别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因素。这里,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和屈原
创作背景
李德裕是杰出的政治家,可惜宣宗李忱继位之后,白敏中、令狐绹当国,一反会昌时李德裕所推行的政令。李德裕成为与他们势不两立的被打击、陷害的主要对象。他晚年连遭三次贬谪。其初外出为荆南节度使;不久,改为东都留守;接着左迁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最后,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大中三年(849年)正月,诗人抵达崖州。此诗他已年过六旬,但仍心系国事。此诗便是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99-600
2、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登崖州城作》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诗的前两句写远贬天涯回京无望,着眼于地理,借助于夸张;后两句表明回京几无可能,着眼于人事,依托于象征。全诗情调悲怆沉郁,出语平和、怨而不怒,这种淡定从容的态度,是诗人人生已至老熟之境的体现。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146篇诗文 ► 18条名句
行路难·其二
李白〔唐代〕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唐代〕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