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
辛弃疾〔宋代〕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田园只是旧耕桑。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绿窗剗地调红妆。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亲手栽种在门前的乌桕树,如今已长得千尺高耸、枝叶苍苍。田园依旧是旧日耕种的桑麻景象。夜晚在清风明月下饮酒,听着子孙们吹箫打鼓一片忙乱。我做了七十五年悠闲无事的闲人,两鬓斑白也无妨。绿窗前忽然兴起梳妆打扮,要从今日开始大醉三万六千场。
注释
乌桕树: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苍苍:茂盛;众多。
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剗地:依旧,照样。
简析
此词以手种乌桕树苍苍千尺起兴,借田园旧景与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勾勒岁月变迁中的安稳。词人以七十五载 “无事客” 自况,两鬓如霜却突发调红妆的兴致,“醉三万六千场” 的豪言,将暮年豁达与对生活的眷恋,融于自然时序与家庭温情中,于质朴笔墨间见生命旷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8篇诗文 ► 1694条名句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宋代〕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怅秋风 一作:恨秋风;悲难诉 一作:悲如许)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