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山林间农人扶着犁耙轻声交谈,花丛之外偶有白鸥翩然落下。
若要察看春雨的降雨量,只需看那野塘里涨满的春水——此刻已能让一只小船自在回旋。
注释
耕人:耕农。
耒(lěi):古代用来耕地翻土的农具。《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耜为铲,耒为柄,称为耒耜。后用为农具的总称。
语(yǔ):是谈话,是谈论
林丘:又作“林邱”。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鸥:鸟类的一种,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多生活在海边,主要捕食鱼类。
验:证实。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几位农夫在林间土丘旁聚在一起,似在交谈着什么;三四句则直接点明题旨,诗人凝视眼前景致,留心观察间,发现一处野外池塘的水已然漫溢而出。诗句虽未直接描摹春雨的模样,却将雨后的景致与春雨催生的“喜悦”之情清晰呈现。整首诗风格质朴自然,不做正面铺陈,反倒通过侧面烘托与渲染的手法,借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鲜活鲜明的画面感。
这首诗以春雨为题材,诗人却没有着重刻画雨中的景象,转而描绘雨后的境况。诗中选用的意象,也与寻常歌咏春雨的作品截然不同,让读者读完后立刻生出清新爽朗的感受。
开篇“耕人扶耒语林丘”一句,刻画了春雨过后,村民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作内容上看可能作于宋神宗年间(1078—1085年),是诗人在外飘流时的作品。初春时节,诗人于楼上凭栏静观,观远处农事伊始、农田待耕等宋人安居之情形,心中有所喜悦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