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宋代〕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虫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的屋檐下,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
我几次抬头,看见那薄月穿过轩窗,突然,我被一阵急促的虫鸣声所惊扰,它们绕着石阶,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独自高挂城头。
如今我已满头白发,心中所虑之事繁多。听到那些少年儿童还在谈论着请缨报国的壮志,深感惭愧。
注释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寥寥:形容数量少。
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
创作背景
绍兴八年(1138年),叶梦得授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这首诗即是他创作于这一时期。
简析
这首诗开篇即描绘出雨后的清新景象,同时引入军营的刁斗声。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这样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依旧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渴望在军营征战,为国效力。颔联通过月光和虫鸣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亭的静谧。也反映了诗人敏感的内心和复杂细腻的感受。颈联由近及远,从山亭的局部景色转向更广阔的天地。南江在静夜中波涛汹涌,与山亭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而高城上的北斗星则象征着时间和历史的流转,暗示了诗人对时事变迁的感慨。尾联则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256篇诗文 ► 64条名句
喜迁莺·花不尽
晏殊〔宋代〕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墨池记
曾巩〔宋代〕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