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鹊歌
佚名〔先秦〕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性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彼飞鸟兮鸢鸟,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颺,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兮何辜,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
译文
抬头仰望一群黑色的猛禽,狂呼乱叫着从高空中俯冲下来。
它们聚集在小岛上肆意叼啄鱼虾,然后展翅飞到高空的云层之间,任凭自己的秉性飞来飞去。
我没有什么罪过却要背井离乡,为何无辜的被遣送到遥远的天边。
像一片落叶被狂风吹往西方,谁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园?
心中的忧伤痛苦如同刀割一样,忍不住双眼泪如喷泉。
那些凶恶的猛禽,已经飞回原地收拢其翅膀,
它们一心掠夺那些弱小的白虾,为什么来到这江河湖畔白吃白住?
时时在这里盘旋不去自由游荡,来来去去往返不停的横冲直撞。
起先是夫君不知为何一去不复返,最终又强迫我前往吴国京都。
赏析
这首诗可谓古代最早的一首抒发亡国之恨的抒情诗,作者就是勾践的妻子,越国战败后沦为吴国奴婢,境遇悲惨,更加显得字字血泪,发人深思。
其历史背景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这首诗的可取之处有三:
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将入侵的敌军比作凶恶的猛禽,以猛禽的种种动作比喻占领军横征暴敛,肆意掠夺的狂妄气焰,十分贴切形象。
二是尽情抒发了作为国王和王后
简析
此歌行前半部分描绘飞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在洲渚上自在觅食的场景,强调了它们的自由与快乐;中间部分则转笔叙述了它们的悲惨遭遇;后半部分达了鸟儿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以鸟的遭遇写人,诗人在越国战败后沦为吴国奴婢,境遇悲惨,显得字字血泪、发人深思,是古代最早一首抒发亡国之恨的抒情诗。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先秦〕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王孙满对楚子
左丘明〔先秦〕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蝃蝀
诗经·国风·鄘风〔先秦〕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