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狐谋皮
《太平御览》〔宋代〕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周国有个人喜爱皮衣和珍奇名贵的食物,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与狐狸商量,要它献出狐皮做衣服;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未等周人把话讲完,狐狸纷纷逃入丛山之中,羊奔走相呼, 藏到了幽深的树林之中。因此这个周人十年做不成一件皮衣,五年做不成一次宴席。这是为什么呢?周人的谋划有误啊!
注释
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也可理解为周朝。
裘:皮衣,皮毛。
珍馐:珍奇名贵的食物。
具少牢:具,备办;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牛、羊、猪全备叫“太牢”;只用猪、羊的叫“少牢”。
卒:完。
简析
此文简述了一个周人想要制作昂贵的裘衣和准备美味的宴席,但他采取了错误的方法——直接向提供原材料的狐狸和羊提出要求。结果,狐狸和羊都察觉到了危险,迅速逃离,导致周人长时间无法达成目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在追求目标时,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如果方法不当,比如直接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往往会遭到反噬,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周人的行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直接向利益受损者索求,结果适得其反。
行香子·舟宿兰湾
蒋捷〔宋代〕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清明
黄庭坚〔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荒冢 一作:荒陇)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宿洞霄宫
林逋〔宋代〕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