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昔你曾伴随织女横渡天河,我犹记云端天上最动听的歌谣。
莫再吟唱贞元年间供奉君王的旧调,当年朝中的士大夫们如今已所剩无几。

注释
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
天河:银河。
云间:天上,喻宫廷。
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贞元:唐德宗年号。
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当时:一作“如今”。
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创作背景

  因革新运动失败。柳、刘等八人,都被贬。十年以后,他们才被提升。刘禹锡因在召还长安后作了一篇玄都观看桃花的诗,讽刺当局,再度被贬。又过了十四年,他才被再度召还,先后在长安及洛阳任职。这首诗即作于刘禹锡飘零宦海、久经风波之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5-846

赏析

  此诗映照出作者追忆往日政治经历、慨叹自身年老无成的心境。这不仅是个人境遇的写照,更核心的是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议题。故而,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感,主要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诗的前两句侧重书写往昔的繁盛景象。天河、云间等意象,皆用以比喻帝王的宫禁之地。织女相传为天帝之孙女,诗中借其比喻郡主。这位旧日宫人,或许原本是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随郡主数度出入帝王宫苑,因此记得宫中一些最牵动人心的乐曲。而这些乐曲,正是当年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诗句并未直接夸赞穆氏歌声何等悦耳动听,仅提及她所唱的乐曲得来不易——唯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习得,且习得的还是“第一歌”这般非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昔日盛况;后两句写今日衰景。此诗写诗人听旧宫中乐人唱歌,引发了对往事的感慨伤叹,反映了他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事凋零的感伤,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董大

高适 高适〔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钱起〔唐代〕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 一作:溪上)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其三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