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作
揭傒斯〔元代〕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朦胧月色下草木湿湿润润。
旅居在客店中辗转难眠,正是万籁俱寂时,听得那一片枯叶落地的声音。
注释
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天上的星星很少。
虚馆:寂静的馆舍。
参考资料:完善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赏析
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代,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揭傒斯的这首《寒夜作》,最令人欣赏的是一句“时闻一叶落”,落叶的声音很小,而一叶落的声音更小,还是“时闻”,真实反映了人不眠时,那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寒夜寒,风冷星疏,朦胧之月让林子披上薄薄一层冷光,人员稀少的旅馆,更显得孤寂难耐。这首诗,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无奈与悲凉,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到作者由宋入元,有改朝换代后的不适,“虚馆人不眠”,还为官有朝不保夕之感,“时闻一叶落”,也在诗中隐隐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时诗人四十八岁,去乡从宦已经七年,在深秋的寒夜中,诗人有感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
简析
《寒夜作》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题便格外突出;末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宵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整首诗描写诗人寒夜客旅、辗转难寐的情形和寒夜的清凉,表达了不眠之人的凄凉心情;其情调凄凉静幽、含蓄绵邈,韵味十分悠长。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193篇诗文 ► 42条名句
梦武昌
揭傒斯〔元代〕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山坡羊·寓兴
乔吉〔元代〕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