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种菊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拿起锄头到田园把菊苗移来,篱笆旁边庭院前面到处分栽。
昨夜未曾料想到的一场雨让菊苗得活,今天早上我格外高兴地看着它们带霜绽放。
吟咏秋色诗句能有千言万首,带着醉意端起香酒对菊同饮。
用泉水浇灌,用土封培,勤勉护惜,要知道只有幽僻之处隔绝尘埃。

注释
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故故:特意。
不期:未曾料想到。
秋色:指菊。
诗千首:与下句之“酒一杯”语用杜甫《不见》诗:“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诗写的是李白。
酹(lèi):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种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红楼梦》中,由于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

参考资料:完善

1、 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76页

赏析

  《种菊》承《访菊》一诗而来,正如宝钗所说:“访而得之,故种”。全诗以“种菊”为题,寄托着诗人与菊偕隐、超尘出俗的人生理想。

  诗首联直接进入种菊本题。“携锄”写诗人手持的劳动工具;“秋圃”言栽种菊苗的季节环境。“篱畔庭前”既绾合上句的“秋圃”,又具体落实菊苗“移来”栽种的最佳地点。而“故故”写足诗人种菊时特别细心的情态。

  诗的颔联进一步抒写种菊成功后的欣喜之情:“昨夜”一场秋雨,菊苗“不期”而活;今晨虽有微霜,犹喜菊花怒放。本来,种菊遇雨,纯系偶然;菊花开放,也属天性。但前者像是天公的特意安排,后者则具有相当浓郁的人情味。这样,诗人的种菊赏菊之情,自然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种菊》承《访菊》一诗而来,正如宝钗所说:“访而得之,故种”。全诗围绕“种”字,写了移菊、栽菊、菊成活后的喜悦以及日常培护灌溉等种菊的全过程。贾宝玉外出访菊,并亲自移到自家的篱畔庭前,栽得到处都是。凑巧下了一夜的雨,菊花得到雨水的滋润,全部成活。贾宝玉大喜过望,连吟诗带饮酒,兴致极高。秋色、寒香, 分别是以色、香等菊花的部分属性来代表菊花本身。兴奋之余,贾宝玉殷勤灌溉,仔细培护,希望陪伴着菊花一起离尘脱俗。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66篇诗文 ► 88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江怨·送别

万树 万树〔清代〕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种梨

蒲松龄 蒲松龄〔清代〕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币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 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