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九
李贺〔唐代〕
泉沙耎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沙儿软来泉儿暖,弯曲的河中迁回地撑篙,小船行得很慢。
掀开木兰浸椒叶盖的酒坛,倒酒来饮,支撑着病体,把如丝的菱茎植在水间。
注释
耎:古同“软”。
舴艋:小舟。
木栏:木兰,紫玉兰也。木兰花似莲,可以浸酒。
椒叶:盖酒上,取其香。
病容扶起种菱丝:《拾遗记》云:“昭帝琳池有倒生菱,茎如乱丝,一花千叶。”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90-106
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4、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5、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8-1013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至十一年(公元816年)之间。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九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简析
《南园十三首·其九》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对鸳鸯温暖地卧于其上的温馨场景;次句生动地刻画出小船在曲折河岸中缓慢前行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与真实感;三句写诗人在木栏边倾倒酒液的场景;末句说自己虽然身体不适,但仍起身去种植菱角丝。此诗语言清新,诗情隽永,刻画出田园生活的安逸,隐约透出诗人衰病的身体状态。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4篇诗文 ► 662条名句
九日
李白〔唐代〕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忆江南·春去也
刘禹锡〔唐代〕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陇西行
王维〔唐代〕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戍 一作:火)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