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进雕赋表

杜甫 杜甫〔唐代〕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照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哀怜之。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伏惟明主哀怜之,无令役役便至于衰老也。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为雕者,鸷鸟之殊特,搏击而不可当,岂但壮观于旌门,发狂于原隰?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臣窃重其有英雄之姿,故作此赋,实望以此达于圣聪耳。不揆芜浅,谨投延恩匦进表献赋以闻,谨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臣杜甫说:我家近些年日渐衰落,昔日公侯的显贵早已消失,祖先铭刻在鼎上的功勋,在如今的圣明时代不再彰显。自先祖杜恕、杜预以来,家族世代秉持儒学、恪守官职,始终没丢掉世代相传的家业。已故的祖父、前任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杜审言,在中宗朝钻研文辞,在藏书机构中声望卓著,直到现在,天下的读书人仍以他为老师。我有幸依靠先祖的遗业,从七岁开始写诗作文,至今已将近四十年,大概创作了一千多篇。如今像贾谊、司马相如那样的人才,能够出入宫门、任职翰林院的有很多。唯独我衣衫褴褛,常常依靠他人接济度日,四处奔波不得闲暇,只怕最终饿死在荒郊野外,哪里敢奢望仕途晋升呢?恳请圣明的君主怜悯我。倘若能遵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文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九载(751年)创作的散文,为其困居长安时向唐玄宗进献《雕赋》的自荐表文。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水照. 传世藏书.集库.总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2524页

简析

  此文修辞兼具汉赋铺陈余韵与唐代骈文转型特质,以雕鸟搏击之态喻大臣忠直气节,意象鲜明且意蕴深沉。作者既以“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自勉,又通过“衣不盖体”“寄食于人”的如实陈述暗含仕途诉求。文中将猛禽意象与儒学理想相勾连,凸显出其即便身处困境,仍始终心系朝政的文人使命感。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41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所思

卢仝 卢仝〔唐代〕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李白 李白〔唐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李白〔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