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雪天里,红梅总是比百花开得迟,为何要独占早春好时光而不顺应时节呢?
我也懂得大自然创造者的深意,特意为红梅染上红色,尽显其国色天姿。
细雨打湿了残剩枝上凋谢的红花瓣,轻寒枯损了红梅树上细小的干枝。
不必去与艳丽的桃花、杏蕊混杂,些许雨水,便已让梅树润出了新枝。
注释
何如独占上春时:反诘梅格。秦韬玉《牡丹》:“独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造物:自然界的创造者。
施朱:涂以红色。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犹言涂脂抹粉。
浥:雨水涅润
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彼时他正以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谪居当地。此前,苏轼刚经历“乌台诗案”的冲击,对官场的险恶与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体会。这场生死劫难让他心境巨变,虽有心灰意冷,心境却日渐恬淡。因生活困顿,苏轼常率家人开垦荒地,躬耕自足以维持生计。中国古代文人多有赏梅之好,苏轼亦不例外。谪居黄州期间,他曾多次提笔题咏梅花,此诗便是他在此期间的题咏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