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一步有了春意,蕙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漫开来。明早的太阳升起后就可占候新一年的年景了,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赋新诗。虽是强颜欢笑,但也是为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
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但世俗中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同欢歌笑语吧。我们一起精心调制云露酿,仔细检索梅花曲谱。就算不能天天醉生梦死,也不必太过拘束。
注释
熏:通“薰”,即蕙草,又叫零陵香,一种香草。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十月,范成大自知建康府任上公退返里。淳熙十二年(1185)冬,得佳酿法,制“云露”酒。《云露》诗紧列《丙午新正书怀十首》之后,丙午为淳熙十三年(1186),范成大六十一岁。此词则为年前冬至所作,乙巳冬至,至丙午新正,相去仅月余。
参考资料:完善
范成大的这首词,借写冬至日节序的变化,而抒发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词作中虽有且去行乐思想的流露,但在作者的心中是有所郁结的,词中虽然未有明言,但其意却是溢于言表的。
词的开篇“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扣住词题,点明冬至日到了:沉沉的阴气终于走向了极点,而阳气从这一刻起开始萌动了。接下来两句写了在冬至日,人们观云气物象来占新岁里的风雨吉凶,观测到的是“云吉清穆”。上面的这几句,既是在交代时令节序之变化,同时又渲染出一种“生气”萌动,从自然界里的“冬至阳生”,作者很自然地便把他要表达的一种思想呈现到读者面前。“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作者是在劝慰自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智仙也 一作:山之僧曰智仙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