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边塞军营之门频频接纳战败匈奴的归降书,将军仗剑纵横驰骋边塞万里。
汉高祖空自夸赞娄敬的和亲之策,却把汉朝的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西域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注释
塞上曲:唐代的一种新乐府辞,源出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事。
军门:此指军营之门。古时行军,树两面旗为门。
频纳:频频接纳。
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
谩夸:空夸,
这组诗大约是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春后戴叔伦居长安时所作。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减,边疆少数民族统治者见有机可乘,便频繁发动对唐朝的入侵,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唐代宗、德宗年间,这种侵扰更加猖獗。因此,不少有志之士主张痛击侵略者,誓死报国。这组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参考资料:完善
这组诗是借乐府之名有感而发的议论诗,洋溢着豪迈博大的爱国热情,格调高亢,气魄宏大,呈现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几处用典似信手拈来,自然朴素,与真挚的爱国情感相得益彰。
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塑造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将军形象,同时借古讽今,抨击了朝廷的投降政策。诗一开头便推出一组激动人心的近景镜头:军营之门旗帜高扬,枪戟林立。在威严的鼓角声中,战败的匈奴不断前来投降。他们诚惶诚恐,毕恭毕敬;而汉军将领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立在受降台上,代表朝廷接受敌军的降书。这是诗人精心选择的一个典型场面,是在边战长河中拦腰截取的一个断面。这个“频纳受降书”的胜利结局,足以启示读者想象整个艰苦的鏖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