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四
陈子昂〔唐代〕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对岔路口为世道哭泣,天命实在深远难以测料。
昨天都还是殷王的子孙,玉马出现就去朝拜周朝。
宝鼎在洢水瀔水里沉沦,东周瑶台成了荒败土堡。
西山有令人哀伤的遗老,东陵侯爵是秦朝的封号。
注释
玉马:祥瑞之物,古时认为清明圣世,玉马出现,贤者来朝。
古丘:旧墟。古,一作“故”。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3、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创作背景
 
  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此诗为其中第十四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4
2、
宇文所安·初唐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简析
 
  此诗先点明主题,透出诗人面对人生选择和世事变迁时的无奈与困惑;接着用典,以殷王子孙朝拜周朝为例,说明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迅速与无情,个人命运在其中显得渺小而无力;而后进一步强化了繁华易逝、盛衰无常的主题,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虚无感;最后是对人们命运多舛、世事难料的同情与哀叹。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天命难测的感慨。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梦微之
白居易〔唐代〕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一作: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