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高鼎〔清代〕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牧笛声中走在乡间沙子路上,用竹子做的篱笆的人家已经开始开火做饭了。
村里一群不束发的女童在交流着,今年燕子又在谁家筑巢了。
注释
牧笛:牧民所吹的笛子。
踏浅沙:走在浅浅的沙地上。踏,行走。
竹篱:指用竹子编的篱笆。
暮烟:形容傍晚的烟雾。
垂髫(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因当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作窠(kē):筑巢。窠,即窠巢,指鸟兽和昆虫居住的地方。
简析
《无题》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以牧笛的悠扬声音和行走在浅沙上的场景,造出一种悠然自得、恬静自然的氛围;次句通过竹篱和暮烟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古朴,暮烟缭绕更添几分朦胧之美;后两句将焦点转向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整首诗语言简明,意境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
高鼎
(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一般人提到他,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与放风筝有关的的诗——《村居》。► 7篇诗文 ► 24条名句
湘月·天风吹我
龚自珍〔清代〕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临江仙·柳絮
曹雪芹〔清代〕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蜂团 一作:蜂围)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感旧四首·其四
黄景仁〔清代〕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