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秋日美景正好,院前池塘清清,你也悠闲自在。
西边林中静静悠悠,柴门之外远山绵绵。
苍翠山色横亘千里,挺拔山峰直出云间。
山峰高峻仿佛回到秦国时代,重重叠叠如荆门关般险要。
细雨后的黄昏即将坠落的夕阳斜斜地照耀着,暮霭中飞鸟返回巢穴。
你现在仍是原来那般没有变化,我已是容颜衰败,不复当年。
注释
崔季重:天宝十二载(753年)任濮阳太守,参见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并序》。
濮阳:即濮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濮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鄫城北。
池上:借用谢灵运《登池上楼》典
在美好的秋日里,诗人与朋友闲来无事,就眺望门前青山,吟咏赋诗。此诗之巧妙之处在于,吟咏景物的诗句,一联一个维度,一联一种风格。极目远望“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辽阔壮美;抬眼仰望“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逼仄险深;凝神聚目“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淡雅悠然。风致各异的景色,正是秋色引起“佳兴”的缘故。诗人的目光最后落向了自己身边的朋友。他忽然发现朋友的容颜依旧如过去一样,不禁黯然感伤自己已然在浓郁的秋色中渐渐老去。
诗人以事吟诗,诗歌意象围绕主题展开,而闲居闲吟,则完全任由个人兴趣抒发。因此,不同诗人的闲居诗往往有着不同的主题。如陶渊明闲居乡野,喜欢吟咏田事:“
参考资料:完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