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并引

苏辙 苏辙〔宋代〕

予兄子瞻谪居儋耳,琼州进士姜唐佐往从之游,气和而言道,有中州士人之风。子瞻爱之,赠之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且告之曰:“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君游广州州学,有名学中。崇宁二年正月,随计过汝南,以此句相示。时子瞻之丧再逾岁矣。览之流涕,念君要能自立,而莫与终此诗者,乃为足之。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兄长子瞻被贬谪居住在儋耳时,琼州的进士姜唐佐前去跟随他游学。姜唐佐气度平和且谈论学问道义,有着中原地区读书人的风范。子瞻喜爱他,赠给他诗句说:“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并且告诉他说:“你将来考中科举,我会为你补全这篇诗。” 后来姜唐佐在广州州学求学,在学校里颇有声望。崇宁二年正月,姜唐佐跟随送计簿的队伍经过汝南,把这两句诗拿给我看。当时子瞻去世已经过了两年。我看了诗句后流下眼泪,想到姜唐佐确实能够自立,却没有谁能为他完成这篇诗,于是就为他补全了这首诗。

你在茅草丛生的贫寒之地生长,却有着如同特异芳香般的出众才华。
你的风度才华堪比稷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补全兄长苏轼未完成的赠诗而创作的七言律诗。苏轼在海南谪居期间曾赠学生姜唐佐两句诗,并约定待其中举后补全全诗。苏轼去世后,姜唐佐于崇宁二年(1103年)携残句拜访苏辙,苏辙遂续作此诗,诗中盛赞姜唐佐自海南(诗中所称“琼管”)至广州的才华成就,并沿用苏轼原句寄予厚望。

简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兄长苏轼未竟之作补全,背后藏着苏轼对姜唐佐的赏识与期许。诗中先赞姜唐佐出身茅庐却有异香,兼具稷下诸姜的风流,又写他从琼州鱼龙之地到广州翰墨场的出众;颈联承苏轼原赠句,寄寓打破荒蛮、展露才华的厚望;尾联则展望其他日锦衣登科,印证苏轼的识人之明。全诗既含对兄长的追怀,又满含对姜唐佐的赞赏,质朴语中藏真情,尽显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与对后学的勉励。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03篇诗文 ► 83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伤春

陈与义 陈与义〔宋代〕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红蓼花繁

秦观 秦观〔宋代〕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