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野望

杜甫 杜甫〔唐代〕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曾(céng)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迥(jiǒng):远。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简析

  《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气氛,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而诗人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有力地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全诗请辞愁苦,格调沉郁,寄慨遥深,其痛之深切真实可感,动人肺腑。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咸阳城东楼

许浑 许浑〔唐代〕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长

王勃 王勃〔唐代〕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杳杳寒山道

寒山 寒山〔唐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